万国数据:积极布局我国算力成长的未来
2022-04-21 万国数据

近日,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周慧、高级副总裁陈江平、副总裁蒋南风共同接受《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关于“东数西算”国家工程的采访,分享了公司对于这项工程的理解和观点。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是目前唯一面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央级权威期刊。

继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形成我国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格局之后,近日,“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启动,让我国的资源调配、区域协同发展棋盘上再添一项重要内容。在数字中国的大战略背景下,通过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新型算力网络体系形成的需求,也为整个产业链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近日,本刊记者对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国数据)的三位高管进行了专访,请他们来谈一谈,作为国内第三方IDC(互联网数据中心)龙头企业,对“东数西算”工程的理解及建议。

01 算力布局合理化是长期工程

据了解,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经成为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十分迫切,预计每年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的分布存在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问题,东部地区在用机架数约占全国的60%,受到土地、电力、能耗指标等限制,数据中心供不应求。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数据中心市场需求不多,目前在用机架数在全国的占比还不到20%,存在供给过剩的情况。国家通过枢纽节点布局,可引导数据中心向一线城市周边或西部资源丰富地区集聚,缓解东部压力,消纳西部绿色能源,带动资本投资。

对此,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周慧表示,国家提出“东数西算”战略,是一个国家级算力资源跨域调配,调节东西部地区算力、电力供需不平衡,重构国家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战略部署,也符合我国的双碳战略目标,万国数据作为国内龙头IDC企业全面支持并将紧跟国家战略。万国数据高级副总裁陈江平解释说,“数据服务的技术特点是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计算和存储分离,这个特性使跨区域的算力调度成为可能。”以我国数据中心目前存量规模对标美国,仍存在约2-3倍的成长空间,陈江平说,照我们的发展速度,如果现在不着手,未来中国的大量算力将淤积在一线城市,对整个中国包括一线城市的发展来讲都是不可持续的。这个战略部署既要满足东部地区高速增长需求,又要满足增长的同时进行规模化的业务分流,并要设法分流到合理的区域。所以从现在起,通过未来3-10年的时间,逐渐把我国算力结构调整到算和存有机地结合,同时再兼顾网络通信技术和能源改革结合。“我觉得‘东数西算’意义非常大,现在的规划会衍生出很多新的东西,是整个中国算力结构成长和重构的一件大事,也是行业发展一个特别大的机会,”他表示。

02 东西部算力结合1+1>2

数据中心行业本身具有重资产、长周期的属性,企业参与“东数西算”的战略布局实际上要考虑相关业务与数据的跨省迁移。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数据中心的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带动效应大,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有望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早在2013年,国家就有将中东部的算力跟西部的能源和自然资源结合的政策意愿。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算力分布,华北占40%,华东30%,华南只有20%多。传统互联网、数字经济发源地在华北地区,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60%来源于数字经济。从文本到图像,到高清视频,到AR/VR,技术演进以后,对算力需求越来越高。算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强相关的,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高科技、高成长性行业,如无人驾驶、基因工程、特种材料等需要大量的超算,这些算力无论从效率上还是从时延上考虑,很难快速转移到西部去。

万国数据副总裁蒋南风介绍说,万国数据首先把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市内的数据中心布局拉到一线城市周边地区,也就是现在“东数西算”东部的集群来建设大数据基地,“这个动作要先做,不然根本不知道数据中心是不是能搬得出来”,然后再结合自己在全国的网络部署和客户的需求设计具体解决方案,一起调整布局。

2008年万国数据开始在成渝地区布局,当前在成都、重庆共建成3座数据中心。据华泰证券测算,预计到2025年仅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就将建成50万架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规模,投资超500亿元;依据该预测,到2025年,10个集群总投资规模有望达4000-5000亿元。据了解,万国数据在韶关数据中心正在积极布局,与此同时乌兰察布和成渝地区已经在运营4-5个数据中心。

不过,产业链带动作用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还需要注意东部和西部的算力协调发展。陈江平告诉本刊记者,“数据的计算和存储之间有效率上的逻辑关系,顺序错了,效率会差很多倍。”他举了基因检测信息的例子,基因信息的原始数据经过无损的数据计算处理,存储的效率可以提升几十倍,“像这个应用场景,如果数据提取出来直接通过网络传到西部去存储,通信成本就很高。”最好的办法是用当地的算力,把有效数据高效地提出来先算再存储,空间、通信的成本就会降低很多,这样的效率最高,他说,“所以对‘东数西算’的理解要全面,不是说到西部就为了存,也不能说先存了再算,而是先算了再存。”陈江平认为,东部当地一定要留存一定的算力,这些算力是支持高科技企业的,目前东部算力占70%,而且仍在高速增长。展望未来,陈江平认为,算力在西部发展之后,商业价值是待持续挖掘的,东西部会产生1+1>2的效果,这就是中国数字经济的成长性。

对此,蒋南风也认为,“东数西算”的推进过程中,东边的算力需求涨幅仍然会大于西部,发展是延续性、有周期性的,所以也要兼顾东部西部各自的发展规律、成长性。西部承接产业的导入有两三年的过程,才会产生需求。他建议,华北是数据重镇,在“东数西算”的起步期,对接算力的布局也要考虑与需求匹配,建议参考华北地区布局多个集群。

03 算力要可用,更要有人用

可以看到,通过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将有助于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东数西算”对绿色发展、提高算力使用效率等,都有了更清晰的目标:“东数”节点PUE在1.25以下,“西算”节点PUE在1.2以下,并鼓励数据中心节能降碳、可再生能源供电,数据中心绿色化趋势进一步明确。

对此,蒋南风表示,一方面,能耗是建设数据中心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也是规划性的强约束指标。有些地方定义数据中心为高耗能的产业,但实际上占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近2%的数据中心,支撑了占全国GDP约36.2%的数字经济规模,所谓“高耗能”的背后是高效率。数据中心并不是简单的单一产业,它消耗的能源最后转化为整个数字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现在国家政策正在从能耗总量转向碳排总量去考核企业,这对IDC企业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他介绍说,万国数据是行业内第一个承诺在2030年国家碳达峰时就实现碳中和的企业,将100%使用绿电,并为此制定了明确的年度目标和实现路径。

另外,记者注意到,“东数西算”工程对数据中心上架率有明确要求,要求8大算力网络枢纽节点平均上架率不低于65%。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总体平均上架率为53.2%。

对此,周慧表示,“东数西算”布局推出以后,第一要让它可用,第二要让它有人用。从可用的角度来说,网络时延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协同三大运营商进行优化,这样就具备了东西部数据和算力调度流动的基础。从有人用的角度来看,第三方IDC企业既不拥有数据也不拥有服务器,只拥有风火水电基础设施,就像开酒店一样,关键是要有用户进来,也需要政策引导各级政府、央企、国企这样的用户使用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的机房。

数据中心是一种基础设施,最大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目前一些政府、企业倾向于自建数据中心内部运转,这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各建加油站,不能资源共享,而且还很难维护。周慧表示,除了个人数据外,我国有大量的央企、国企、政府数据的价值没有被激活,这些数据如果跟“东数西算”相结合,能快速拉升整体算力效率、社会治理价值、商业价值,为生产、生活的服务提供了无限延伸的可能性。

数据中心产业有集约化经营效率最高的特点,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发挥数据要素与传统要素的乘数作用和倍增效应,是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这已经是行业内的共识。陈江平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深刻感受到西部很多城市对“东数西算”热情欢迎,觉得这是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机会,并拿出最优惠的政策、土地、资源等基础设施来支持企业投资。他同时提醒说,“在开发的初期,千万要注意资源的集约运用,这是一个算力的系统发展,几亿或上十亿元的配套设施投入进去,这些设施如果没有有效利用,政府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在未来,打破数据藩篱,重构算力体系,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算力的跨区域调度,业内非常认同这个趋势,并在政策指引下积极部署、提高算力。“现在国家规划了8个枢纽节点,能够想象到的发展维度就非常多了。”蒋南风说道。